找到相关内容1092篇,用时1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度众生优先呢?或者成佛优先?如何是好!

      何谓悲增菩萨?就是行者慈悲心重于智慧性,悲天愍人,往往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置之度外,视六道众生如己父母兄弟姊妹,度生之念炽盛。这种行为举动是可敬可贵的,但有缺乏智慧之导引,为了救度六道四生沉沦于苦海...甘愿,无怨无悔,是名悲增菩萨。   何谓智增菩萨?就是行者一发心修行,其智慧心远胜过慈悲心,一股强而有力的出离心与厌离心,心心欲证得菩提,专注勇猛远离三界束缚,其度生之念抱持随缘态度,不易做到不请之友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64612950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念佛求得来生普度众生可以吗?

    问: 持名念佛,目的在于清除杂念,做到心无挂碍,这样才有往生的的可能。但我作为一个军人,没有片刻的宁静,难以达到这个目的。不过我的愿望不在往生,而是求得来生为佛普度众生,不知是否能够如意? 李炳南答: 普度众生一定要有智慧、学问等种种条件,并不是有这个空想就可以度生。往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求得智慧、学问,加速成就,然后乘愿再来,普度众生。例如要挽救落水的人,自己先要学好游泳的本领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净土|往生|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0732501914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善法是佛法,恶法也是佛法吗?

    bodhi—paksika)六度万行法等等不尽,皆属佛法故。   二、在教导众生的立场,心念动机是纯善的,为令觉悟,纵然以恶法来对治顽抗的众生,这一连串的施为权宜,亦尚属佛法。所谓:菩萨为度生,有时以慈悲教化(理论),有时以金刚怒目度生(打骂罚),毕竟,众生无量,根机亦无量,法门亦无量,无非以达成度脱为宗旨,是故,法无定法,无有高下,应机则宜;药无贵贱,应病则良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412585.html
  • 大乘行人对於善友恶友应取的态度

    ,自然不适用上面所说的定率了。   我们试详细的研究一番罢,在大乘法上,有一条根本要义,是我们一般大乘行人所共同知道的,便是要以利他为先,以度生为急。於今我们且从这利他度生的上面,约举几条,以显明大乘法的精神。   (1)利他度生的原则     自未得度先度他,有一未度不作佛。   (2)利他度生的本体     广大的慈悲,深妙的智慧。   (3)利他度生的愿力所及     穷三世,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108710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地藏菩萨发愿:‘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;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。’准此而言,那么地藏菩萨是否尚属菩萨身份?是否未成佛?

    尽,不休不息,直到永远的未来,其度生之心实乃不变的意思,并非这些大菩萨就永远没有成佛的可能性,不管度得完、度不完,只要大菩萨们的般若德、法身德、解脱德圆满成就,到时候,佛道无有不成之有!何况这些大菩萨们的身份、果位、立场,很多都是倒驾慈航而来的诸佛,以示现菩萨大士而度生,我辈众生,不具慧眼,当然就不得而知。地藏菩萨所教导的弟子皆成佛者即有无量无数之多,如今地藏菩萨之果德焉有不成佛之理,况且地藏菩萨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112934.html
  • 试解弘一大师临终绝笔之心境

    关键。   据记载,得知弘一大师在临终前6天内集中关注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乘愿再来度生之事上。现粗浅解读一下,有助于契入大师所写“见观经”和“悲欣交集”之心境。“助念时诵普贤行愿品赞,乃至所有十方...广大,度生之心切,也是大师所修证,大慈大悲的一种自然流露。   所以在此时所写的“见观经”,应该与净土宗经典有关,才能与当时之事实相合。净土宗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,即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...

    许士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2766008.html
  • 放生念佛 同生极乐

    。虽然天气阴寒,东林寺护生会秉持着弥陀慈悲度生的本怀,一早就前往九江水产市场采购禽鱼类。大约9时许来到长江一小码头举行放生仪规后,就在江畔放生鱼螺类,鸟类被带回东林寺后山放生,四众弟子皆欢喜踊跃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3/080529839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是先成就佛道,还是先度众生呢?

    阿罗汉悲心不及菩萨,度生仅抱随缘之态度,不像菩萨能作为不请之友,因而从事度化众生之圣业。   总而言之,智中有悲,悲中有智;离智无悲,离悲无智;智即是悲,悲即是智,悲智不一不异,故名为佛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5161247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“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。”一大事指何等事?

    起贪嗔痴,发动身口意业,内心无明带惑,广造诸业,因业所系缚,受尽无量苦之煎熬,因此动弹不得,如蚕作茧,自困其身。大圣佛陀悲愍六道四生,也包含九法界之有情,因此倒驾慈航做入世度生之庄严圣业。  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61312907.html
  • 南普陀寺“十·一”黄金周开讲《生命教育——临终关怀》佛学讲座

    坦然面对死亡,如何帮助他人也坦然面对死亡,正确把握最后一念,往生善趣,由此利益亡者,抚慰生者,弘扬佛教慈悲度生的精神。   如何妥善护卫亡者安详进入死亡期,心无恐惧迎接死亡;如何让神识愉快脱离身体;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7090318204.html